查看原文
其他

电影《小妇人》,美国式的爱国主义教育!

叶语天下 2022-11-27

Editor's Note

好赞的影评!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法之剑 Author 法之剑

文|茉莉


《小妇人》是美国女作家路易莎·梅·奥尔科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,它曾经给少女时代的我带来了美好的幻梦,也捎去了青春的启迪。正因为这个原因,满怀期待地去看了这部由原版小说改编的电影《小妇人》。

 


该片由格蕾塔·葛韦格执导,西尔莎·罗南、艾玛·沃特森、佛罗伦斯·珀、伊莱扎·斯坎伦、劳拉·邓恩、提莫西·查拉梅联袂出演,可谓大牌云集,众星闪耀。加之,梅姨的加盟,更令演员阵容耀眼夺目。

 

影片讲述的是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,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中四个姐妹的故事。

 

美国内战期间,马奇先生留下了妻子和四个女儿去战场做了随军牧师。他走后,四个女儿在母亲的带领下过着清苦、充实且乐观的生活。

 


在四个女儿中,大女儿梅格长相漂亮,性格贤淑,最终她选择了爱情而甘心过一种清贫但幸福的生活;三女儿贝丝,善良、柔弱、博爱,爱好音乐,可惜她在照顾生病的邻居孩子时感染上了猩红热,不幸离世;小女儿贝恩,活泼、现实,有点小虚荣,爱好绘画的她,凭借智慧与努力终于嫁给了才貌俱佳的优质男,也是自己的初恋劳里,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。

 

二女儿乔,则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。她勇敢、坚强且有才华。为了实现梦想,并履行家庭责任,她立志要成为作家。作为一位不为世俗所困的独立女性,她甚至拒绝了恋人劳里(后来,此人成了乔的小妹夫)诚挚的求婚……

 


应该说,《小妇人》是美国第一波女权运动的产物,集中体现了19世纪中叶的美国女性意识的觉醒。影片中四个女孩子的迥异命运,则被看作是当时美国女性的几种不同的人生选择。

 

大女儿梅格爱情至上,二女儿乔独立至上,三女儿贝丝博爱至上,小女儿贝恩功利至上,表面上看都没有错,不过,却折射着各自在爱情观与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。

 

如何看待社会现实?如何看待婚姻家庭?如何理解精神与物质的独立与富有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,亦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。

 

而实际上,在四个女儿的人生选择上,三妹贝丝是被作者给予了最高的道德期许。一个几乎完美无瑕的化身,而她的死更提升了女性的道德力量,也激励着马奇一家人再次团结起来,收获自身的成长与超越。就这点而言,与女权没有半毛钱关系,却充分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。

 

不过,这并不影响《小妇人》成为经典,成为一部女孩子们必读的恋爱宝典。

 

而这部宝典里的婚恋教主有两位:一位是马奇太太,她是一位理想主义的引领者;另一位是马奇姑妈,她是现实主义的信奉者。

 

“如果认为自己的价值仅在于修饰的外表,那么,我担心,你会成为一个图有其表的人。时间会吞噬所有表面的美,却始终无法磨灭你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,你的幽默、善良品质,道德和勇气。这才是我希望你拥有的。我多想给我女儿一个更为公正的世界……但我相信你们会使现在的世界更美好。”马奇太太让女孩子们不断提升自己,并通过自身的努力,创造美好的未来。

 


而马奇姑妈却直截了当:女人不结婚,就要有很多钱。她告诫女孩子幸福的婚姻离不开金钱,独立的人生更离不开金钱。

 

从这个角度讲,《小妇人》的婚恋观更具有崭新的时代意义。如今,都市里的女性大多独立且自我,面对婚姻则秉持宁缺毋滥的态度,所以,现在剩女越来越多了。我一直认为,对于女孩子而言,婚姻不是必然的选项,剩女也不是最衰的选择。只是作为女孩子,自己要想清楚: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我能够承受怎样的生活?然后,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,脚踏实地且积极努力地向未来奔去。

 


爱我所爱,无怨无悔,生活没有唯一的答案,幸福也非固定的模式。这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觉醒吧。

 

最后,再来聊聊这部电影本身。我感觉,这部电影虽然阵容豪华,投资巨大,但拍出来的效果却很一般。首先,叙述方式上,不停地倒叙、插叙,显得杂乱;其次,人物标签化,不够丰满。还有,情节略显生硬。另外,场景、服装过于眩目,这多少也反映了如今好莱坞电影的黔驴技穷。

 

最不喜欢的是,影片那个开放式的结局。

 

乔不仅意外地继承了姑妈的遗产,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,还幸运地掳获了情投意合的爱人。这样皆大欢喜的结局,不是又回到大团圆的老路上去了吗?完全削弱了“女性个性独立与价值实现”的故事主旨呵。

 

坦率讲,结局在某种程度上也升华了,让乔带领着家人为穷人的孩子们开办学校,更多了一份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家国情怀。谁说美国从不搞爱国主义教育?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宣扬爱国主义,正是美国佬的厉害之处。

 

  读最新影评,请关注“叶语天下”

乐山,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……

成都,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……

都江堰,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……

来成都没到杜甫草堂,就等于没来成都……

十二年后,再去探秘“一座青城千古幽”……

 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